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平衡學習與探索,讓經歷成為你的能力|逢甲材料系 劉宗祐

deco

平衡學習與探索,讓經歷成為你的能力|逢甲材料系 劉宗祐

2025.08.06
國際移動

意外卻也不意外的起點

我來自彰化的偏鄉,高中時是個愛玩也熱愛學習的學生,擔任班長和攀岩社社長,還獲得了縣長獎的殊榮。當時的我就對數理科目特別有興趣,尤其著迷於生物和化學實驗課,實驗課總能讓我沉浸其中。我的個性不喜歡單調的生活,喜歡體驗、探索和學習新事物,同時也具有同理心,渴望能幫助他人。基於這些特質,我原本計劃報考獸醫系或物理治療系,希望未來能從事助人的職業。

然而,因為學測成績不如預期,我轉而選擇「材料系」。在做決定之前,我透過學系網頁深入了解材料系的學習領域、師資陣容及各項資源,例如設有奈米實驗室等。我發現材料科學不僅可以應用在生醫領域,未來的就業發展性也相當廣泛。這個選擇不僅符合我在數理方面的專長和對實驗的熱愛,某種程度上也呼應了我想要幫助他人的初衷,讓我能夠用不同的方式發揮所長。

即使是以備取55名進入逢甲大學材料系,我仍然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最後在第一學期取得系排第二名的成績。這讓我明白,人生的轉折未必是終點,反而有機會開啟新的可能。

繼續走,繼續探索

進入材料系後,我發現這個領域比我想像的更加豐富多元。材料系的專長領域包含半導體、奈米、陶瓷、高分子等,每個領域在大二後都有專門的教授實驗室可以深化學習。

這些領域都可以實際應用在日常生活的產品,例如防水材料、手機晶片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三進入「應用複合材料與奈米光電實驗室」跟專題實作課程的「皮膚癌標靶治療」,與修習相關課程「奈米技術概論」。

這些學習資源都滿足我喜歡學習跟接觸新知識和到實驗室做試驗的學習習慣,例如研究材料的相容性,與材料進到人體後產生的相互作用等實驗,把奈米技術實際應用到醫療領域當中。

這樣的學習體驗讓我意識到,材料科學不僅僅是課堂中的理論和知識,而是一種能夠真正幫助人類、改善生活品質的實用科學。

大三下材料系的期末海報的發表,在自己研究的專題中與專題夥伴一同合影。

大三下材料系的期末海報的發表,在自己研究的專題中與專題夥伴一同合影。

不要猶豫,用熱情與毅力,勇敢跨出第一步

目前大四的我,感受到學校與系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學習資源很豐富,例如:國際交流活動、海外實習計畫、日本移地教學、業界工程師培訓班課程等,這讓我大學生活過得非常充實,也讓我的個性跟興趣得到很大的發揮空間。

大學生活是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時期,而我的經歷正是一個在玩樂與學習之間尋找平衡的故事。帶著「為什麼不能在探索的同時也兼顧學業」的想法,開啟了一系列的探索之旅。

大一參加「粵港澳大灣區暑期聯合大學」,與來自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進行課程分組交流,也學習到不同思維觀點跟團隊合作能力。大二通過「USR國際交流實習計畫」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進行跟環保再生能源、材料相關的計畫,利用棕櫚樹空果取出纖維素,其中一項應用是利用3D列印技術製成人工皮,學習到不同國家對於材料相關知識的應用。大二暑假參加系上「日本九州大學移地教學」,與日本研究生進行實驗學習與交流、參觀核融合反應爐、學習電漿於生醫材料上之應用等。

大二通過「USR國際交流實習計畫」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大二通過「USR國際交流實習計畫」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實習期間,我在馬來西亞認識了不少朋友,並體驗了當地獨特的文化與美食。

實習期間,我在馬來西亞認識了不少朋友,並體驗了當地獨特的文化與美食。

在日本九州大學實驗室學習電漿於生醫材料上之應用。

在日本九州大學實驗室學習電漿於生醫材料上之應用。

大二暑假參加系上「日本九州大學移地教學」,與日本研究生進行實驗學習與交流。

大二暑假參加系上「日本九州大學移地教學」,與日本研究生進行實驗學習與交流。

除了學術交流,我還選擇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打工換宿地點:花蓮的野生活馬場和綠島冰獄。在花蓮,我每天照顧馬匹、學習馬術,工作之餘還能享受跳水、夜撈海膽、溯溪和泡野溪溫泉等活動。而在綠島,我深入體驗當地文化,與截然不同的離島生活融為一體。

除了課業,我也嘗試打工換宿。照片是在花蓮野生活馬場,我負責照顧馬匹,也學習了基本馬術。

除了課業,我也嘗試打工換宿。照片是在花蓮野生活馬場,我負責照顧馬匹,也學習了基本馬術。

旅行途中為了記錄生活,我漸漸對攝影產生了興趣,從最初的手機隨拍,到後來毫不猶豫地加入學校攝影社。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我不僅參加學校攝影展,更在攝影競賽中獲得佳作的好成績。這些豐富的資源讓我學習經歷更多元,也讓我明白,走出舒適圈,可以看到很不一樣的世界。

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是對自我的挑戰和成長的機會,讓我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學會在陌生環境中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Play hard, Study hard!經歷就是能力!

我最大的成就感是能一邊體驗生活,一邊保持優異的成績跟獲得材料專業知識的滿足感。一開始從只認識材料的基本知識,到現在可以利用不同製程產生不同結構、性質來控制材料,最後再應用材料來解決問題,讓我對學習更有信心。為了能兼顧學業又能探索其他領域,我培養了高效專注的學習習慣,確保能在課堂上充分理解所學內容,就能利用課後時間發展我的興趣跟體驗生活。

然而,這條跨領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時間管理是最大的挑戰。語言障礙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挑戰,特別是在參與國際交流活動時。為了提升語言能力,我積極利用線上資源、主動與外國學生交流。剛開始,用英語溝通確實讓我感到緊張和不自在,但透過持續的練習,我漸漸克服障礙。現在,我不再害怕用英語交流,反而很享受用不同語言認識新朋友的過程。

主動申請擔任澳洲昆士蘭大學台澳交流志工。

主動申請擔任澳洲昆士蘭大學台澳交流志工。

這些體驗都在不經意間讓我成長,提高學習效率跟適應、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後,開始加強外語能力;在馬場工作經驗,讓我做實驗時候更有耐心;到國外實習或移地教學經驗,訓練簡報表達力等。

這些跨領域的體驗,也讓我在面對複雜的學術問題時,可以運用在不同領域積累的經驗,從不同角度切入思考,並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也徹底改變我看待學習的看法「學習不再只是知識的單純積累,而是探索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每一次新的嘗試,都讓我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更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

最後想對學弟妹們說

大學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文憑,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不要害怕嘗試新事物,勇於走出舒適圈,你們的大學生活也可以精彩無比。

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劉宗祐

學生分享